全文:
古城襄阳,一直以来,都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名城重镇。充满典故意蕴的街道名,沿路依次排开的商铺,无不见证着窄窄巷弄曾经的商贸繁华。然而,随着城市的渐变和商业的发展,不少“街市”渐渐成了旧巷,道路破损、积水深坑、视线昏暗、拥堵难行……越来越多的问题困扰着周边群众的生活。$$
今年,背街小巷综合整治被纳入民生实事,市住建部门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积极统筹协调,克服疫情和天气影响,强力推进背街小巷的“深度美颜”,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建设的成果。截至目前,42条背街小巷整治已全面完工,剩余的22条也进入收尾阶段,老城区旧貌换新颜。$$
“羊肠梗阻”化身“敞亮大道”$$
“住在老街,人熟地熟、方便舒服,就一点不好——路太窄了!”市民李学玉在襄城区宝通路襄轴幼儿园附近生活了数十年,健全的配套设施、热情的街坊邻居都让她舍不得搬离这里,可每逢大雨积水遍地,高峰堵车寸步难行,都让住在街边的她头疼不已。$$
这条全长754.84米的街道横贯整个襄轴家属区,沿线居民数以万计,可因建成时间较早,未做雨污分流,道路狭窄,“雨天污水封街,晴天人流堵路”的“羊肠梗阻”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改造迫在眉睫。$$
“项目中标后,我们第一时间和专业设计单位展开对接,根据街道实际、人员分布、群众需求等情况,因地制宜推进项目设计,并积极打好提前量,迅速做好周边居民、商户的告知工作,与交管部门对接制定交通导流方案,全力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工程建设单位襄阳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项目经理王延河介绍,10月13日开工以来,各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调动人力3000余人次、大型机械十余台,克服时间紧、工程量大、底下结构复杂、沿线多个项目同期施工等难题,提升作业效率。$$
目前,道路结构层施工已完成,正进行全线刷黑,预计月底完工通车。届时,道路拓宽近5米、新增雨污分流、照明和通信等附属设施的“敞亮大道”将成为这片老旧街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细枝末节”彰显“服务质量”$$
“背街小巷改造是一项城市形象提升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在工程推进中,我们除了全力保障施工进度,更注重解决细节问题,保证服务质量。”王延河说。$$
在襄城区新城湾路,由于地势东高西低,西端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襄城分局附近的“L”形拐角路段,每逢连续降水,便会形成一个天然的“蓄水池”。$$
考虑到这一情况,施工单位进驻后,第一时间将街边排水沟渠疏通修缮,并对易积水区域排水管道进行了特殊处理,较好地解决了问题。$$
“看着他们靠人挖肩挑,解决了我们多年的‘水患’,打心眼里感动!”居民汪分功说,由于新城湾路宽度窄、人流量大,且地下管线复杂,根本没法利用工程机械施工,现场全部是人工作业,他们靠着加班加点,工程推进迅速,道路修复和管线翻新改造已基本完工,具有古街特色的人行道也铺设完成。$$
目前,一条具有市井烟火气息的小巷已具雏形,赢得周边居民的一致点赞。$$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从群众角度出发,重点关注‘细枝末节’的精致处理,让工程建设有速度,更有品质。”工程施工单位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李彦雄介绍,建设推进过程中,他们针对各条道路的特点,设计了个性化的施工方案。比如,樊城区泰安路周边老旧小区多,结构强度有限,故而制定了二级放坡及设置临时内支撑施工的方案,保障居民房屋安全;高新区海关路紧邻多个居民区,施工班组采取日夜轮班作业,白天机械施工、晚上人工交替施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群众舒适”更要“群众舒心”$$
“修路是好事,但疫情期间歇业我店里损失不少,这才刚有点起色,封路施工,我还怎么做生意?”10月中旬,襄城区落轿街路段开始施工没几天,街边餐饮店主陶群便找到施工单位,反映自己的难题。$$
“背街小巷改造,为的就是让群众行得方便、住得安心,面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我们必须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不能在疏通道路的同时给群众‘添堵’。”王延河说,接到问题反映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积极合作研判,在保障工程安全有序推进的前提下灵活调整施工顺序和导行方案,采取先人行道铺设后机动车道施工的方式,最大程度上“保全”人流,降低对周边商户的影响。$$
“道路解封后,我店里的生意又好了起来,现在每个月营业额接近8万元,不比去年差多少。”看着在后厨忙碌的员工,陶群笑着说。$$
据了解,为保障工程建设推进顺利,参建各单位通力合作、积极协调,并充分与社区、上级主管部门合作,统筹各方力量,有针对性地解决各项问题,高质高效推进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取得成效。$$
据悉,为保障背街小巷整治工程项目进展顺利、质量过硬,我市住建部门会同市直各部门单位,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通过不断改进项目管理方式,坚持推行一线工作法,注重细节打造精品工程,全力打赢这场城市功能提升、民生幸福改善的硬仗。目前,项目总体进度已完成近90%,本月底前,将基本实现全线通车,届时,一条条让群众行得舒心的街巷将焕然一新。$$